[角色扮演大師]
角色扮演(Cosplay),是時下流行的文化,自然界中也有許多生誤會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我們把這些自然界中玩角色扮演的行為稱為擬態。但自然界中的生物會為了自己的嗜好去玩角色扮演嗎?牠們演化為類似其他種生物或是生活環境的型態,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活命,有些是為了躲避天敵,而有些甚至可以擬態為食物的樣子,潛入那些被模擬的對象中偷偷摸摸的吃掉牠。擬態又分為好幾種,較常見的擬態為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穆氏擬態(Mullerian mimicry)、攻擊性擬態(aggressive mimicry)等,今天要介紹的是貝氏擬態。
貝氏擬態是貝茲(Henry Walter Bates)在1862年發表在"THE TH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UODON"中的的文章 "Contributions to an Insect Fauna of the Amazon Valley."提出的假說,這是第一次有學者提出擬態的概念。貝氏擬態簡單來說就是好吃的東西,模仿的像不好吃的東西,讓吃過不好吃東西的掠食者不會想來吃自己,這是為了讓自己不被吃掉而演化出來的策略,但貝氏擬態的發生有幾項必須存在的條件。
- 擬態的生物及被擬態的對象必須有相同的掠食者,且牠們棲息的地區不能相差太遠,需要是掠食者可以移動的範圍。若是牠們不存在掠食者可以遷徙範圍內,那掠食者怎麼會被騙呢?
- 被擬態的對象數量必須遠高於擬態的生物。若是被擬態的對象太少,擬態的生物數量太多,那就會演變為好吃的擬態的生物過多,導致掠食者有較高可能認為長那樣的東西是好吃的,徒增擬態的生物被吃掉的風險。
斑鳳蝶(Chilasa agestor matsumurae),生物學家認為牠是貝氏擬態的一個物種,擬態的對象為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斑鳳蝶是一種無毒的蝴蝶,而大絹斑蝶則是有毒的蝴蝶,牠們身上的斑紋非常類似,但兩者卻是不同科的物種。
吸水中的斑鳳蝶 |
吸食花蜜的大絹斑蝶 |
斑鳳蝶是一種在春天羽化的蝴蝶,一年僅一世代,在臺灣,斑鳳蝶屬(Chilasa)有三個物種,分別為斑鳳蝶、黃星斑鳳蝶(Chilasa epycides melanoleucus),以及分布在金門地區的黃邊鳳蝶(Chilasa clytia)。斑鳳蝶在台灣的鳳蝶科(Papilionidae)中並無近似種,與擬態對象大絹斑蝶的簡易分辨特徵為斑鳳蝶的翅膀具有白色色塊,大絹斑蝶則為淡青色色塊。
同屬的黃星斑鳳蝶 |
這幾天與幾名朋友相約到烏來山區想要拍攝早春的蝴蝶,一大早就從宜蘭家中出發到台北與朋友會合,抵達目的地後,已經有幾組人馬已經在溪谷底下蓄勢待發,我們見狀也趕緊下切溪谷,一到溪谷,最賞臉的就是這隻斑鳳蝶了,牠是我們那天在溪谷所遇見的第一隻蝴蝶,瞧牠靜靜吸水的模樣,渾圓的大眼睛、黑底白點的身體,散發出一種特別的氣質,讓人不想離開視線,就像看到一見鍾情的人似的,我喜歡牠,盡管牠那天在溪谷中數量很多。
攤開翅膀的斑鳳蝶 |
參考文獻:
Bates, Henry Walter (1861) "Contributions to an insect fauna of the Amazon valley. Lepidoptera: Heliconidae".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3(3): 495–5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