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樹皮上的隱身忍者 刺蝶角蛉(Acheron trux)飼養觀察紀錄


[樹皮上的隱身忍者 刺蝶角蛉(Acheron trux)飼養觀察紀錄]

跟樹皮一模一樣的顏色,古怪的身形,若不注意實在很難發現牠的蹤跡,仔細瞧瞧,頭上長著發達的吸收顎,在樹皮上等待獵物現身。

牠是刺蝶角蛉(Acheron trux)的幼蟲,蝶角蛉又叫做長角蛉,是屬於脈翅目(Neuroptera)的昆蟲,蝶角蛉的一生中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的模樣類似於蜻蛉目(Odonata)的昆蟲,但是觸角明顯長了許多,成蟲和幼蟲都是肉食性的。蝶角蛉的成蟲具有一種相當特別且刺鼻的味道,那味道我從未在其他地方聞過,實在不好形容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成蟲夜晚具有明顯趨光性,在溪流邊的路燈下有機會發現大量的個體。這類昆蟲在台灣的種類,幼蟲和羽化後的成蟲模樣還有很多種類無法對應,僅有少部分的種類知道牠們的幼蟲長得是什麼樣子,基於這個原因,我在某次上山採集的途中,發現了這隻蝶角蛉的幼蟲,於是開始了他的飼養觀察紀錄。

飼養環境的佈置,我採用250c.c.的透明加蓋塑膠杯,底層鋪上噴水的衛生紙以及一塊小樹皮,放置於室溫,約兩到三天噴水並觀察一次。發現牠並未長期的棲息於樹皮上,偶爾也會移動到衛生紙上休息,而對於人為干擾相當敏感,在飼養過程中,總共餵食了7次,僅有一次在人為觀察下捕食,其他幾次若將食物放置於幼蟲前面也無法吸引牠取食。

幼蟲以吸收顎咬住獵物後,便可以明顯看到大顎內有液體在流動,而取食完畢後,也可發現獵物變得乾扁,幼蟲是以獵物的體液為食。幼蟲的餵食間隔約為1星期1~2隻與幼蟲體型相當的小型昆蟲,由先前飼養擬食蝸步行蟲(Carabus nankotaizanus)幼蟲以及毛足大龍蝨(Cybister limbatus)幼蟲的經驗,推測這類肉食性昆蟲的幼蟲若是吃的東西過多,死亡的風險會提高很多,所以並不投以飽和的食物,而是視幼蟲情況,若是幼蟲的身體明顯膨大,便不餵食。

該幼蟲由採集至結繭共54天,結繭後到羽化共18天,待結繭後移到大容器中,容器中放入一根樹枝可供其羽化,並同樣兩到三天噴水觀察一次。據研究相關類群朋友的飼養觀察紀錄,蝶角蛉的幼蟲在人工飼養時有兩種結繭模式,有些自己刮樹皮上的碎屑,而有些就直接吐絲結繭,而在野外的幼蟲就不確定是否有兩種模式了。我採集到的這隻個體是在樹皮下吐絲結繭,而將樹皮翻開後也並未直接見到繭的內部。

飼養紀錄如下:


  • 2016.05.28 採集於宜蘭縣冬山鄉,一處民宅的路燈下,並不是棲息於樹皮上,體長約15mm
  • 2016.05.30 餵食一隻台灣小綠花金龜(Gametis forticula formosana) 三齡幼蟲
  • 2016.06.06 餵食一隻麵包蟲(Tenebrio molitor)幼蟲
  • 2016.06.16 餵食一隻麵包蟲幼蟲
  • 2016.06.20 餵食一隻無尾鳳蝶(Papilio demoleus libanius) 三齡幼蟲
  • 2016.06.23 餵食一隻麵包蟲幼蟲
  • 2016.06.30 餵食一隻黑棘蟻(Polyrhachis dives)工蟻
  • 2016.07.07 餵食一隻黑棘蟻工蟻
  • 2016.07.14 餵食一隻黑棘蟻工蟻
  • 2016.07.21 結繭
  • 2016.08.08 羽化 為刺蝶角蛉

剛採到的第一天

幼蟲進食的情形,可以看到身體明顯膨大

飼養過程發現幼蟲身上會有衛生紙屑、木屑,但並未發現牠們如何將衛生紙屑、木屑弄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

剛羽化的成蟲,前胸為蝶角蛉的鑑種重點

參考文獻:
Charles S. Henry (1976) Some aspects of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of larval owlflies (Neuroptera: Ascalaphida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Ululodes and Ascaloptynx. Psyche, 83: 1–31.

Davide Badano, Roberto Antonio Pantaleoni (2014) The Larvae of European Ascalaphidae (Neuroptera). Zootaxa, 3796(2): 287–3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