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蜘蛛獵殺者 蛛蜂(Pompilidae)


[蜘蛛獵殺者]

蛛蜂(Pompilidae)打破了蜘蛛是昆蟲天敵的刻板印象,這類昆蟲是蜘蛛的天敵。在台灣蛛蜂的種類很多,要辨識到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牠們的殺戮戰場卻常常在我們身邊。這類昆蟲的成蟲無論雌雄都是以花粉、花蜜為主食,但牠們的幼蟲卻是肉食性的,以蜘蛛為食。

雌蛛蜂挖好地洞或是泥巢後,便會外出打獵,尋找適合大小的蜘蛛作為幼蟲的食物。當牠們找到蜘蛛後便會以腹部的毒針刺入蜘蛛體內,蜘蛛便會麻痺,但並不會馬上死亡,雌蜂這時便將蜘蛛叼回事先做好的地洞或泥巢中,並將一顆卵產下,產完卵後將巢封起,待幼蟲孵出後就可以食用蜘蛛大餐。當整隻蜘蛛吃完後,幼蟲便會結繭、化蛹,最後羽化成蟲。

外出狩獵的蛛蜂相當敏感,像圖中這隻蛛蜂,我一嘗試靠近拍照,牠便飛離,我也只好離遠一點,以免牠丟下牠辛苦獵捕到的蜘蛛。而後一台卡車從旁邊經過,牠也同樣的飛離一陣子後,才回來慢慢的將蜘蛛帶回巢中。

Leptodialepis nicevillii (Bingham,1896)

我不好欺負!高山鋸針蟻(Odontomachus monticola)

[我不好欺負!]

接觸昆蟲以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看到螞蟻這麼興奮。這日漫步在登山步道,無意間發現許多高山鋸針蟻(Odontomachus monticola),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這種螞蟻,一眼就認出是牠了,因為牠長的非常有特色,有著一般在家中發現的螞蟻中,沒有的巨型大顎。這對大顎的咬合力道異常強大,咬下去會發出「啪!」的聲響,而且肉眼幾乎看不到牠咬下去的瞬間。這種螞蟻主要以肉食性為主,生活在潮濕的中低海拔森林,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山區。

打開大顎的高山鋸針蟻

高山鋸針蟻的大顎非常明顯

別把我當蜜蜂 台灣黃帶天牛(Thermistis taiwanensis)


[別把我當蜜蜂]

台灣黃帶天牛(Thermistis taiwanensis)是我非常喜歡的台灣產天牛,為多星天牛族(Lamiinae),是台灣產多星天牛族中體型最大的,雖然說體型大,不過最大個體也不超過30mm。身體底色為黑色,上頭覆蓋了黃色帶狀絨毛。從五月初開始出現,一直到七月初都有發現紀錄。日間常飛行於稜線、寄主植物附近,夜晚、陰雨天時會在寄主植物上休息,寄主植物為山茶科(Theaceae)的柃木。是屬於飛行能力相當強的種類,夜晚具有趨光性,早年還未破解相關生態習性時是非常難見到的種類,近年來曝光率就提高許多。

台灣黃帶天牛多分布於中南部地區,而2012年發表的另一近似種開運黃帶天牛(Thermistis kaiyuni),則分布相對狹隘,僅分布於東北部地區,整體來說台灣黃帶天牛的分布海拔較高,而開運黃帶天牛則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寄主同樣為山茶科的柃木,但就整體族群數來看相對少了許多。而兩種的區分方式為:


  • 台灣黃帶天牛的觸角末端幾節為灰白色,而開運黃帶天牛為全黑。
  • 台灣黃帶天牛體形平均略大於開運黃帶天牛。
  • 台灣黃帶天牛身上的黃色帶狀分佈較開運黃帶天牛細。
  • 開運黃帶天牛翅鞘末端有兩個小黃點,台灣黃帶天牛則無。

台灣黃帶天牛雄蟲

參考文獻:
Mei-Ying Lin, Wen-I Chou, Takashi Kurihara, Xingke Yang (2012) Revision of the genus Thermistis Pascoe 1867,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Lamiinae: Saperdini). Annales de la Société Entomologique de France (n.s.), 48(1-2): 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