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尚待解決的難題-臺灣角蟬的基礎分類


[尚待解決的難題-臺灣角蟬的基礎分類]

角蟬(Membracidae)是形態多樣性相當高的類群,有著各式各樣浮誇的頭角,這些頭角與背板上的翅膀屬於同系物,頭角會演變出來,則是因為一個名為"Hox"的基因家族使頭角這個附器跳脫祖先的抑制。翅膀這個原本用來飛行的器官,變成頭角這個無用的器官,這被認為可能是角蟬的頭角形態有如此高多樣性的原因。

角蟬的英文名:treehopper,這是因為牠們生活在植物上,且受到威脅時,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跳離現場。角蟬會在植物上吸食植物的汁液,在不同的植物上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蟬,像是平地常見的大花咸豐草(Bidens alba)上就能找到三、四種不同的角蟬。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跟我說:「要找角蟬,先找到螞蟻。」,這是因為某些角蟬會分泌蜜露,螞蟻為了要取食蜜露,就會圍繞在角蟬的身旁,也會保護角蟬不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

臺灣角蟬的基礎分類近年一直都沒有人投身處理,在臺灣,師大林仲平老師是研究角蟬科系統演化學的專家,發表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目前研究對象以研究國外角蟬的分類為主,而臺灣本土產的角蟬則因基礎分類問題進展緩慢,目前仍無人投身研究,這是一個需要有人投入的課題,因為沒有這些基礎分類研究,很難再進行接下來有關生態、演化、行為的研究,因為根本不知道你所研究的材料是什麼。希望能有人投入研究臺灣角蟬的基礎分類問題。

三刺角蟬 (Tricentrus sp.)


參考文獻:
Benjamin Prud’homme, Caroline Minervino, Mélanie Hocine, Jessica D. Cande, Aïcha Aouane, Héloïse D. Dufour, Victoria A. Kassner, Nicolas Gompel (2011) Body plan innovation in treehopper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an extra wing-like appendage. Nature, 473: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