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移動苦瓜 擬食蝸步行蟲 (Carabus nankotaizanus)


[移動苦瓜]

  • 外部型態

擬食蝸步行蟲(Carabus nankotaizanus)大部分的體型約35-40mm,但比較大的個體甚至有到50mm,而人工飼育環境下也曾出現約25mm的小型個體。牠們的前胸背板顏色每隻個體都略有差異,我就看過鮮紅、暗紅、深紫、黑色,其中以暗紅居多,而翅鞘上佈滿瘤狀凸起,乍看之下還真像黑色的苦瓜,翅鞘旁鑲著紅金的色澤。雌雄區分方面,和大部分的步行蟲一樣,看前腳附節,若有膨大,即為雄蟲;若無膨大,即為母蟲,此圖為雄蟲。膨大的原因是為了方便抓住母蟲。這蟲的交配慾望相當的強,若將雌雄兩隻放在一起,通常不超過五分鐘就會開始交配,而交配的時間最少兩小時起跳。

擬食蝸步行蟲成蟲標本照

  • 生態行為

擬食蝸步行蟲,成蟲幼蟲都以蝸牛為主要食物,成蟲也會取食腐果、蚯蚓等。其繁殖採K策略模式(K策略模式就是產下為數不多的卵,但卵的體積較大),擬食蝸步行蟲的卵跟其他昆蟲相比非常大顆,大約8mm,形狀像是軟糖一般。而幼蟲分為兩齡,人工飼養下幼蟲期約30-60天不等,化蛹後蛹期約兩星期即羽化,羽化過後約一天成蟲即會開始進食並交配,而人工飼養環境下的成蟲能活超過兩年,算是相當長壽的昆蟲了。牠們有著特別的禦敵行為,幼蟲時若受到驚擾,尾部會做出類似螫人的動作,或是從口部吐出黑色的液體以趨敵。而成蟲則會從腹部噴出含過氧化氫和對苯二酚的混合物,聞起來味道像狗屎的味道,噴到手上就算用肥皂再怎麼洗,還是要大約兩天後才會完全消失。平地的擬食蝸步行蟲全年皆可以見到,但從每年第一波東北季風來臨至隔年四月為成蟲發生的高峰期。

擬食蝸步行蟲二齡幼蟲
剛蛻皮的擬食蝸步行蟲幼蟲

  • 棲息環境

以平地的族群來講,多分布在草生地或菜園,曾發現於躲藏在磁磚、木板下的成蟲或幼蟲,也曾在帆布下泥土中找到卵,而住在較高海拔的擬食蝸步行蟲則多分布於落葉林帶。而牠的內翅退化,無法飛行,僅能在陸地上爬行,所以常可以見到被車子輾過的個體,在野外的天敵不多,車子或許是他最大的敵人吧?

被車子輾爆的擬食蝸步行蟲

這蟲對我來說意義很深,我國小第一次做科展就是以這隻蟲當做主題,而由於其棲息地離住家很近,所以常常都可以發現牠的蹤影。

參考文獻:
柯心平(民91)。台灣擬食蝸步行蟲之基礎生態學研究及族群間親緣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