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再訪寬尾鳳蝶


[再訪寬尾鳳蝶]

距離上次看到寬尾鳳蝶(Papilio maraho),已過了一年之久,在這一年的期間裡,一直都有朋友相約要在今年夏天與我一同尋找寬尾鳳蝶的蹤跡,但今年有時間的時候已經較去年整整晚了一個月,原先預期不會看到太新的蝶隻,但多望溪還是沒讓我失望。

幾星期前,就和朋友約好要一起到鳩之澤尋找寬尾鳳蝶,出發前一直注意天氣預報,深怕沒有辦法成行,但很幸運地,經過幾天的陰雨綿綿,那天總算出了個大太陽。一早就和來自台北的朋友在家裡會合,我們先到在路上找天牛,看到了許多羽化孔,但卻都沒有看到天牛的蹤跡,在找了整排的寄主植物後,我們決定放棄先到鳩之澤尋找寬尾鳳蝶。

一進到鳩之澤的停車場,就看到了各種寬尾鳳蝶的裝置藝術,我和朋友說好,如果今天沒找到就只好跟裝置藝術合照了。從溪谷上往下看,已經有幾組揹著相機的人在多望溪谷尋找寬尾鳳蝶,我們換上雨鞋,剛下溪谷,我就走到旁邊的溫泉牆上,看有沒有什麼東西,當時完全不期待會這麼早就看到寬尾鳳蝶,我和同行友人說:「唉!有了!可以收工了!」,友人說:「屁啦!你不要唬爛!」,但他抬頭看,確實就一隻寬尾鳳蝶攤開翅膀停在牆上吸水,我們兩個都按下一張照片後牠就飛走,再也沒有回來。

這次與寬尾鳳蝶的邂逅雖然短暫,但卻像第一次看到時一樣的感動,蝶隻也和上次一樣幾乎沒有掉粉或破損,友人也圓了拍到寬尾鳳蝶的夢,希望今年還有時間上去看看那我最喜歡的蝴蝶。

多望溪溪谷
出現寬尾鳳蝶的溫泉牆

到處都有寬尾鳳蝶的裝置藝術
吸水中的寬尾鳳蝶

路殺?

[路殺?]

以往需要長途跋涉的原始地區,是野生動物們生活的天堂,但隨著交通越來越進步,現在要達到那些地方只要開個車就能輕易抵達,隨著交通的演變,那裡還會是天堂,但是人們快樂的天堂?還是野生動物死後的天堂?

  • 路殺是什麼?


偶爾會跟不是生態圈的朋友聊天,我們常常隨口說出,前幾天在哪裡看到什麼被路殺了,但往往那些朋友不知道路殺是什麼。路殺指的就是在馬路上因為車輛或是其他人為因素而殺死的野生動物。


  • 不就幾隻動物被輾過,有那麼嚴重嗎?

就某些較常見的動物而言,路殺的問題可能不是那麼嚴重,但馬路的問題並不僅止於路殺,還有邊緣效應(edge effect)、棲地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等問題。邊緣效應指的是原生態環境與另一生態環境的交會處,原本應該物種較原生態環境豐富,但因為馬路是人為造成的,反而降低了該棲地的生物多樣性。而棲地破碎化指的是由於馬路一條又一條的切開各種棲地的原貌,造成同種棲地間有條馬路阻隔,容易導致族群的基因無法交流,或是需要較大面積生活的動物沒有生存空間,最終導致族群無法繁衍。

再者,若就數量較少的動物來說,少數幾隻路殺可能就會對族群造成不小的打擊,比如說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近年調查數量估計約為300隻左右,因為石虎主要生活在較淺山的丘陵帶,環境開發劇烈,每年都有約十隻的路殺石虎被紀錄到,我們的環境禁的起這樣每年十隻石虎消逝嗎?

  • 我們能做什麼?

看著野生動物因為人們而消失固然難過,某些開發又無可避免,我們除了開車小心慢行,優先禮讓野生動物外,我們還能做什麼?2011年8月開始,農委會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臉書上創辦了一個紀錄路殺動物的社團,「四處爬爬走(路殺社, Reptile Road Mortality)」,期望透過公民上傳路殺紀錄,透過大量的資料,來評估哪些地方適合開發,哪些地方不適合,研擬出對環境傷害最小的方法,我們可以透過手機至路殺社的社團上傳路殺紀錄,甚至若是看到路殺後的屍體完整,可以將屍體寄送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那邊會有專人將屍體做成標本,即可用於研究用途或是教育推廣用途,讓逝去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

期許我們能創造人類和野生動物共享的天堂。

遭到路殺的過山刀(Zaocys dhumnades)

延伸閱讀:
四處爬爬走(路殺社, Reptile Road Mortality)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oadkilled/



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路殺是什麼?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