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爛!]
渡邊氏東方蠟蟬(Pyrops watanabei),中文俗名又叫白爛蟲,在1989年被列入保育,在2008年與擬食蝸步行蟲(Carabus nankotaizanus)等從保育類名錄移除。
這種蠟蟬在台北低海拔地區有相當穩定的族群,中南部亦有發現紀錄,有個說法是那是渡邊氏東方蠟蟬的亞種,白斑長吻白蠟蟬(Pyrops watanabei atroalba),但近年採集記錄不多,兩者的分類關係還有待研究與探討。
文獻指出,渡邊氏東方蠟蟬在臺北地區主要以烏桕(Sapium sebiferum)為其寄主,而其他地區則以白桕(Sapium discolor)為其寄主(2006,陳)。烏桕是外來種的植物,而白桕則是臺灣原生的植物,為何臺北地區的渡邊氏東方蠟蟬特別愛吸食烏桕呢?這是我比較好奇的問題。
成蟲於每年五月份開始出現,約到10月結束,繁殖期為8、9月,若蟲同樣會棲息於寄主植物附近。成蟲多棲息在寄主植物樹幹上,身上佈滿白粉,頭部有巨大的棒狀外突,像是說謊的皮諾丘的鼻子一樣。
在上星期我就到了台北尋找這隻蟲,想為牠好好的拍照,但是搜尋了一整個早上,找到了不少烏桕,但卻只有找到一隻渡邊氏東方蠟蟬,而距離也很遠,不好拍攝,所以決定這星期再到台北一趟,尋找渡邊氏東方蠟蟬。今天早上到了富陽公園,一開始到公園門口就看到一棵巨大的烏桕,但搜尋相機拍的到的範圍,卻沒有看到渡邊氏東方蠟蟬的蹤影,於是決定先往上走,再找找其他烏桕。沿路上遇到許多熱心的路人,詢問我在找什麼,告知來意後,他們便告訴我哪裡有大棵的烏桕,照著他們所提供的情報,到他們所說的地點,果然發現樹上有一隻渡邊氏東方蠟蟬,也拍到了許多滿意的照片。
這隻一開始停棲在烏桕上,但受到一點干擾後便飛到旁邊的樹上,所以背景並不是烏桕,特別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