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水溝的蟌]
鼓蟌科(Chlorocyphidae)是屬於均翅亞目(Zygoptera)的小型豆娘,主要生活在植被良好的溪流。鼓蟌科的物種在臺灣共有四屬四種,簾格鼓蟌(Arisocypha baibarana)、棋紋鼓蟌(Heli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脊紋鼓蟌(Libellago lineata lineata)及近年發表的朱環鼓蟌(Rhinocypha taiwana)。簾格鼓蟌僅存的棲地在十多年前被颱風完全毀壞,近期已無可靠的發現、採集紀錄。棋紋鼓蟌則是臺灣這屬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種類,從北到基隆;南到屏東都有棋紋鼓蟌的穩定紀錄。朱環鼓蟌則是這幾年才在坪林發現的種類,僅在秋冬出沒於林底的小溪,生態習性與在臺灣的同科物種略有不同。
而今天的主角,脊紋鼓蟌除在臺灣有分布外,亦分布於印度、東南亞、中國,由Burmeister在1839年由爪哇的模式標本發表。在臺灣早期有產於台北士林、台中豐原的紀錄(Lieftinck et al.),而近年則僅發現於台南、高雄、屏東。南部的小型溪流,只要不要水質太差,不難發現脊紋鼓蟌的蹤跡,但臺灣南部有太多不必要的河川整治工程,常常把整個棲地都毀了,否則脊紋鼓蟌的數量應該更為可觀。
幾個禮拜前,我利用參加昆蟲學會年會完的空檔,到台南想要找脊紋鼓蟌,與學長相約從台中搭六點多的火車到台南,學長竟然前一晚跑到八仙山看流星(據說還沒看到),火車開前30秒才跑上火車。搭了約一個半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台南市區,起初很懷疑那邊到底有沒有脊紋鼓蟌,因為那是一個很人工化的水溝,就在市區裏面,但整條水溝滿滿的馬來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到定點時還不到八點半,本來就不期待能這麼早看到脊紋鼓蟌,於是打算先到附近的水域晃晃找其他的蜻蛉目,但就在水溝旁的木製欄杆看到有隻小小橘橘的,我就開心的跟學長說:「哇靠真的有,不會貢龜了」,是一隻雄性未熟的脊紋鼓蟌。
在榕樹葉子上的脊紋鼓蟌雄蟲 |
滿滿的馬來眼子菜 |
晃完周邊水域大概九點,周邊水域多是平地水域常見的種類,眼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就回到水溝旁看看有沒有更多脊紋鼓蟌,我先是在水溝旁邊榕樹的葉子上看到了一隻雄蟲,當時我覺得這邊的數量可能不多,想要抓緊機會拍攝,我就鑽到水溝旁的灌木叢裡、挺著肚子鑽出欄杆拍攝,弄的身體正面滿滿的沙土後,我繼續往前,這時走到一面繩網上,我看到上面好多好多的脊紋鼓蟌呀!我剛剛到底在幹嘛?
很多脊紋鼓蟌在上面的繩網 |
這屬的物種我只看過棋紋鼓蟌及脊紋鼓蟌,兩種的個性大不相同,棋紋鼓蟌並不好接近,一靠太近就會直接飛走,飛走了也不一定會回來,但脊紋鼓蟌不一樣,你就算近到用手都可以戳到牠了牠也不一定會飛走,而且不知道是數量多、棲地又不大的關係,常常可以看到牠們在空中打架,雄蟲對雄蟲就是兩根略粗的橘色牙籤在空中戳來戳去;雄蟲對雌蟲的話就是橘色牙籤戳發霉的牙籤了!
脊紋鼓蟌未熟雄蟲 |
參考文獻:
Maurits Anne Lieftinck, Jih-Ching Lien, Jun-Chao Ma (1984) Catalogue of Taiwanese dragonflies (Insecta: Odonata). Taichung: Asian Ecological Socie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